福建省医药行业协会
医药行业发展五大蓝皮书发布 首次出炉慈善蓝皮书

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5年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如何呢?3月27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在京发布五个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包括《2015中国单体药店发展状况蓝皮书》、《2015中国省级药店联盟发展状况蓝皮书》、《2015中国医药电商发展蓝皮书》、《201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和《2015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人道公益慈善行动蓝皮书》。

 

  当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刘忠良,协会副会长、连锁药店分会会长徐郁平,协会副会长、成长药店分会会长杨联亮,协会副会长、医药电子商务分会会长龙岩等协会负责人,以及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光明网总经理、副总编辑陈建栋等出席蓝皮书发布活动。

 

  刘忠良表示,今年协会首次报告了在人道公益慈善方面的社会责任,2016年将增加国医馆、处方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医药上市企业等行业发展报告,更全面、系统地展示行业发展的新常态。

 

  单体药店“势单力薄” 可升级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药店分为连锁药店与单体药店。单体药店是指单个药店,与连锁药店的区别就是门店数量的多与少,从证照上可以分辨出来。

 

  据《2015中国单体药店发展状况蓝皮书》,目前,全国有43万多家药店门店,其中单体药店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占据全国药店总数的一半以上。2015年,对单体药店来说,是较为残酷的一年。其中的新版GSP大限,导致部分单体药店加速转型:其中一部分加盟到当地的连锁企业、还有一部分联合注册成为小型连锁公司;有的至今还没有通过新版GSP认证。单体药店分布全国各地,大部分所处城镇乡村或离城市较为偏僻的地段。

 

  对于单体药店的发展趋势,蓝皮书建议,如果药店能够通过品类拓展、服务深化,以药店为百姓体验平台,通过互联网、名医互动、药事服务、健康服务、上门服务等将药店转型升级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健康服务机构,药师成为老百姓的健康管理师,培育老百姓的健康需求,扩大健康产业的市场容量,一定可以争取健康产业领域的市场份额。未来,单体药店将向三个方向演变发展:一是特许加盟;二是药店+中医诊所。在国内医药分开政策现出曙光之际,转型医疗服务、提供初步的保健服务,提升专业能力或许是中国药店发展的路径之一;三是逐渐形成健康综合体。打造养老、医疗、理财三位一体的高端养老健康综合体是未来发展趋势。健康医疗综合体大部分项目以健康产业为主,包括保健、康复、养老、美容、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医疗器械制造、高端医疗特色专科,是基本医疗服务的拓展和延伸,大部分是营利性的。

 

  省级药店联盟面临转型升级挑战 加强整合聚变

 

  在新的政策与市场环境之下,2015年对药品零售行业来说,连锁药店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

 

  据《2015中国省级药店联盟发展状况蓝皮书》,截至2015年底,20家省级药店联盟共覆盖全国23个省 ( 自治区、直辖市 ),共有成员单位771家,占全国连锁药店总数4981家的15.48%,连锁成员数比2014年度增长147家。药店联盟的发展重点正在从快速增加联盟数量,转为加强联盟内部合作为主旨的质量提升方面。

 

  营收方面,2015年,20家联盟年销售总额均达到了10亿元,其中,北京药店联盟由于会员数量和门店数的大幅度增加,在2015年销售总额突破性达到213.26亿元,排名第一,占20个省级联盟销售总额的26.2%。紧随其后山东、浙江、广东三个省级药店联盟销售额均超过50亿元,分别为61.34亿元、58亿元和50亿元。北京、山东、浙江、广东,四个省级药店联盟销售额占20个省级联盟销售总额的46.99%。

 

  未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将继续推动省级药店联盟的建设,完成全国总体布局,覆盖全国各个省市区。2016年计划成立贵州、福建、上海等地的省级药店联盟。同时,对已发展成熟地区的省级药店联盟进行大区域整合,计划成立大东北、大西北、大华北、大西南等大区域联盟,搭建更大规模、更大活跃度的平台,推动中国连锁药店的发展。

 

  同时,积极探寻新的省级药店联盟发展方式,将从模式、渠道、资源、竞争、份额等多个方面进行发展方式的探索。省级药店联盟与品牌制药企业的合作,从长远角度看要加强整合聚变,完善营销中的产业价值链最大化。省级药店联盟与品牌制药企业加强多方位多角度的合作,将在创新中不断增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获得发展新机遇。

 

  医药电商潜力大 加快跨界融合发展是关键

 

  医药电商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极具潜力的新蓝海。数据显示,中国整个药品零售市场的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处方药的市场规模大概是8000亿元。如果按照美国网上售药占比30%计算,那么,中国医药电商的销售规模将达3000亿元。

 

  据《2015中国医药电商发展蓝皮书》,截至2015年12月31日,CFDA共发放526 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其中第二方批发交易类B2B证书(即B证)112家、第三方平台交易资格的企业(即国A证)26家、网上零售类B2C证书(即C证)388家,占比分别为21.3%、4.9%和73.8%,C证所占比例最大。

 

  截至目前,B2B是中国医药电商交易主体,且受国家调控影响巨大,但医药电商主力则多集中在B2C。2015年B2B占销售额比重为90%(O2O模式不含其中),是整个医药电商中的销售主体。

 

  蓝皮书显示,随着“互联网+”政策的进一步明朗,我国未来医药电商的发展潜力巨大,将呈快速增长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抵挡对万亿级市场的诱惑。促进医药、医疗和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企业的共享,推动医药电商加快跨界融合与发展,将是药品零售行业未来服务模式转型的关键。2015年12月7日全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诞生。同年12月10日,号称“全国首张电子处方”开出,它突破了网络问诊的限制,可以想象,未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更多集中其医疗服务,而把药品销售的功能出让给零售药店或网上药店。另外,有了处方的流转零售药店以及网上药店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医疗器械步入黄金时代 高精尖企业将成主导

 

  近十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许多高端医疗器械如大型X光机、CT、磁共振装置、彩色B超、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等都已经能够研制和生产,而且出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

 

  据《201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16000余家,涌现出深圳迈瑞、山东新华、乐普医疗、山东威高等一批骨干企业。目前已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三个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区域。已经能够生产47个类别、3500多个品种、12000余种规格的产品,基本能够满足疾病诊治需求。

 

  2015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营收增速超过整个医药健康产业的平均值;2015年下半年,国际经济复苏,中国经济更加面临增长的有利因素,医疗健康产业的消费格局继续朝着稳步上升的态势发展。

 

  但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依然呈现规模小、行业集中程度低的特征。就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本身来说,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努力完成技术突破,做实产品力,以产品撬动市场;如何清晰的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并能快速结合资本市场做产业布局,产融互动,通过投资并购主动把握市场机会转型成为平台性企业,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是每一个医疗器械企业必须站在历史浪尖深度思考的问题。

 

  蓝皮书显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已步入黄金时代,医疗器械工业企业的发展目标将由过去的重数量、重产量逐步向重质量、重品牌方向转变,未来商业市场的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我国在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中,90%以上产品为国外品牌,健康需求迅速发展与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现状极度不相适应。2015年10月30日,国家工信部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明确了包括高性能医疗器械在内的十大领域及23个重点发展方向。“十三五”规划也已将高性能医疗器械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积极扶持和发展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科研能力强、品牌知名度大、影响力大的创新企业将成为行业主流,中国医疗器械将从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品市场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市场转变,拥有高精尖技术的高端产品的企业将逐步主导市场。国产企业在产品功能开发和售后服务两个环节需做出更多的努力。

 

  慈善行动 社会责任管理日益受企业重视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慈善事业的重要主体。在我国近几年的慈善捐赠中,企业捐赠占全社会捐赠总量的6成至7成;在4313个基金会和众多其他慈善组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发起成立的;许多企业结合自身专长,组织员工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一些企业通过在投资兴业中吸纳残疾人和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设立慈善信托、开展公益创投、提供技术或平台支持等新型方式行善扬善,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当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首次发布《2015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人道公益慈善行动蓝皮书》,全面展现会员企业的社会责任践行情况。企业社会责任,包括责任管理和责任实践两大板块。据数据发布,2015年中国企业300强责任管理指数得分为37.9分,处于起步者阶段,责任实践指数(责任实践指数为市场责任指数、社会责任指数和环境责任指数的平均值)。得分为33.6分,责任管理领先于责任实践。责任实践三个方面均处于起步者阶段。

 

  与去年相比,2015年企业责任管理指数和责任实践指数持续增长,其中责任管理指数由35.8分上升为37.9分,提高了2.1分,责任实践指数由32.2分上升为33.6分,提高了1.4分。从2010年以来,我国企业责任管理指数和责任实践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责任管理指数于2014年首次超过责任实践指数并继续领先,说明社会责任管理日益得到企业的重视,并与责任实践日渐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