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江苏省医保局官网发文称,将“胚胎培养”“取卵术”等13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和椎管内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至此,长三角三省一市均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
根据上述通知,此次纳入医保基金支付的项目涵盖了开展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常用必要的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其中,“取卵术”等5个项目按照甲类管理,“胚胎培养”等8个项目按照乙类管理,个人先行自付10%。
据此前报道,今年6月1日起,上海将12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12个项目涵盖取卵术、取精术、人工授精、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必要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目前,这一政策已在上海17家具有辅助生殖技术开展资质、且为医保定点机构的医院落地。
随后,浙江省医保局发文称,将精子优选处理、取精术、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12个辅助生殖类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安徽省医保局则表示,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中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与此同时,育龄夫妇不孕症发病率逐年攀升。《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超过5000万,平均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面临不孕不育。以上海为例,存在生育障碍的家庭达到12%左右。
辅助生殖进医保,最早始于2022年。当年7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17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提出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2023年6月,国家医保局将辅助生殖类项目分类整合为12项。
辅助生殖被认为是治疗不孕不育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快速发展。数据显示,国内每年辅助生殖治疗总周期数超过100万,出生婴儿数超30万,约占总出生人口的3%。
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显示,辅助生殖的平均最低治疗价格超过全国六成家庭的承受能力。江苏省医保局在回复多位政协委员的提案时指出,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对于提高生育意愿缓解需要技术备孕家庭经济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央视新闻报道称,在江苏省内,以一代试管婴儿为例,常开展的项目包括取卵术2500元、精子优选处理750元、胚胎培养4500元、胚胎培养-囊胚培养1350元、胚胎移植2300元,医院按照上述项目价格收费11400元,纳入医保支付后,职工医保可以报销8000元左右。
上海市医保局则表示,将12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预计每年可为参保人员减轻负担约9亿元。
中国不孕不育的育龄人口基数大,辅助生殖市场空间广阔,但7.9%的渗透率远低于美国的31.2%。咨询机构沙利文的报告认为,2025年中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将达到854亿元,2023年-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14.5%。
去年以来,北京、广西、甘肃、内蒙古、江西、山东等多地先后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国家医保局表示,下一步国家层面将出台相对统一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目录,进一步规范辅助生殖进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