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医药行业协会
持续改革,释放医保新质生产力

医保部门既是保障14亿国民看病就医的社会民生部门,也是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中的经济发展部门。年筹资规模超3万亿元的医保基金无疑是我国医药行业最大的战略购买方,2013年十八大后累计支出高达18.5万亿元,是支撑医疗机构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经济来源,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如何加强医保科技创新,发挥战略购买功能,尽可能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既是时代发展新阶段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更是释放医保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一、数智赋能,加速形成医保新质生产力

(一)全面建成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医保部门成立以来,立即着手15项信息业务标准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形成了全国医疗保障“通用语言”。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获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国内十大财经新闻。截至目前,参保人医保电子凭证全国累计激活11.4亿人,累计结算总量达62.5亿人次。全国累计赋码医保医务人员1020万人,累计赋码医保定点医药机构112万家。


(二)大数据赋能医保管理和经办。加大数据治理力度,确保数据完整准确,摸清参保底数,清理重复参保,筹备大数据中心。发挥大数据边际成本低、应用场景广的优势,通过5V特征挖掘(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不断通过数字化驱动医保管理构建新质生产力。加强医保码在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全流程应用,拓展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功能,持续改善医保患者就医体验和结算效率,不断提升医保公共服务。


(三)数字转型促进基金智能监控。结合点(飞行检查)、线(专项整治)、面(日常监管),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全面赋能医保审核和基金监管,确保医保基金每一分钱都花在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刀刃上”。强化实施大数据实时动态智能监控,构建医院前端提醒、经办中端审核、行政后端监管的全流程防控体系和基金安全防控方阵, 确保医保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


二、腾笼换鸟,引导医药产业供给侧改革

(一)成熟仿制药,通过集中采购稳定患者用药基本盘。通常来说,成熟仿制药品使用量占整个处方用量的80%以上,是老百姓的用药基本盘。国内医药行业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同质化竞争严重,规模化程度和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通过集中带量采购,在有效降低群众负担的同时,引导仿制药产品积极开展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截至目前已有近800种药品共9400余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极大程度上促进仿制药企业实行规模化发展、集约式发展。


(二)专利创新药,通过医保谈判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创新专利药作为填补治疗空白、满足未被满足临床需求的重要工具,其用量占比通常不会超过处方总量的20%,但在发达国家处方费用中占比可达80%。创新专利药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是大型医药企业的必争之地。通过医保准入谈判,尽快纳入医保目录,可以提高可负担性和可及性,实现多方共赢。据统计,40种医保谈判药品在公立医疗机构中销售规模2023全年超过10亿元,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回报,也吸引更多企业走向仿创结合,以及聚焦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image.png

三、前瞻布局,促进创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一)开通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绿色通道。当前,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化通用技术在医疗领域快速应用,以3D打印、可吸收材料等为代表的工艺学、材料学进步在诊疗中快速普及,以射频、电磁、光学等为代表的物理转化在临床上快速拓展,以分子诊断、免疫诊断、床旁诊断为代表的诊查技术升级快速推广,极大地丰富了临床诊疗手段和疾病干预范式。医保部门以患者增量获益为主要参照标准,对具有临床价值的真创新技术、设备、耗材、试剂开通了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绿色通道。近三年,全国范围内每年新增超1000个收费项目,为相关创新技术在临床上使用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积极探索创新药械DRG除外支付。以北京为代表的部分省市不断完善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机制,及时完成形式审查、数据验证及专家论证,对符合条件的新药新技术费用进行单独支付,不计入DRG病组支付标准。以上海为代表的部分省市探索按疗效的价值支付,为部分高价值药品和耗材支付更高的费用,为患者增量获益买单的同时鼓励企业开发高价值产品。未来,将会有更多地区参考北京和上海的做法,进一步鼓励创新技术临床使用。

释放医保新质生产力,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不仅关系医保自身的可持续,同样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医药服务供给方,更加关系到数十亿参保人。只要持续改革,不断创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就一定能实现医保、医疗、医药高质量协同发展和治理的预期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