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医药行业协会
2016是中国医药产业新拐点 提升医药创新是重要驱动

3月11日讯,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6年要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同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内容提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由此看来,不管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深化医药改革都将是我国2016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之一。近些年,我国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从各个层面来完善医药领域的改革,推进实现“健康中国”的梦想,但不能否认的是我们的药改还是很不全面、不系统的,医药行业还存在许多问题、面临很多困境。

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限制约医药行业发展

日前,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代表时,他表示:“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很多行业还在发展过程中。医药行业是非常特别的行业,创新研究开发本身难度很高,周期很长,风险很高,所以我们中国历史上以仿制药为主,大家不愿意创新也不敢创新,而且创新可能又做不了,这也是历史的一个过程。”

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再次追问我国医药产业何时能加强有效供给,让百姓不再望药兴叹。

作为医药界代表、浙江华海药业(600521,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保华认为,“孤儿药”难买、抗癌药太贵现象的背后,是我国医药产业体系中结构性的问题长期存在,药企小、散、乱,招标、医保等市场准入制度僵化滞后。

医药行业现在面临着很多困难,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提升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发展创新药物,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多位医药企业的代表、委员也纷纷表示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限是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我国审批程序复杂、效率不高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瓶颈

除了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外,国家政策特别是国家对于创新药的审批程序和效率也一直是制约医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瓶颈。

丁列明表示,我国的审批环境、政策和效率和西方有着一些距离。据了解,虽然创新药享受20年的专利保护期,但是创新药相关的专利通常在新单体筛选时就已经申请,其后要进行漫长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审批工作。一般而言,新药研发和审批过程往往需要消耗12-15年时间,使得创新药上市后的“有效专利保护期”很短,加上市场准入的重重障碍,在其刚完成市场培育开始获利时专利也就基本到期了。客观上消减了企业的利润,甚至影响到巨额研发成本的回收,大大影响了企业创制新药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丁列明谈到,当前新药在进入市场化过程中还会面临招标问题,所有药品未经招标不得进入医院销售。而国内目前药品招标没有全国统一的模式和标准,企业需要在各省分别应标,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当下在省级招标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地市及医院联合体在招标基础上的二次议价,一方面使省级招标失去了严肃性,同时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应对成本,而且这种招标和议价只管压价,没有相应的采购量承诺。

医药创新需要“三医联动”来推动

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已经通过改革正加速推进新药临床申报审批的进度,财政部也对创新药企的税收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研究。2016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到,要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要瞄准群众急需,加强原研药、首仿药等研发创新,加快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发病和罕见病重大药物产业化,同时要完善财税、价格、政府采购等政策,支持医药产业化和新品推广。

多位代表、委员也纷纷为医药改革发声,建议国家要加快推进降低企业成本相关政策的落地生效,通过扩大加计扣除范围、加速研发设备折旧、降低社保缴费比例等措施解决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

丁列明特别指出,医药创新企业与软件企业的特征相似,研发投入和人力成本占比很高,但生产制造成本偏低,增值税税负高,他建议国家对创新型医药企业可参照软件行业3%即征即退政策给予政策扶持。

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对此表示,医药创新需要“三医联动”来推动。他说:“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为13.4%,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3%提高至3.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医药行业对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作用和光明前景。他认为国家药品监管能力和标准的提高,也将推动医药企业的兼并和重组,2016年也将是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产业重新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