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医药行业协会
医保支付究竟在药品定价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任何制度的长久不是靠行政强推,而是它实现了共赢。”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医保支付是基本医保管理和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作为第三方支付,医保支起了公众健康和产业利益的天平,不求端平,但权衡观和系统观成为发展的关键。


给医保政策定一个合理的预期


在由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办的第20期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上,当被问及医保的功能定位时,中国药科大学邵蓉教授认为,“医保的压力太大了。”很多人把创新药没有支付、市场利润实现不了都归结到没有进入医保,归结完了以后发现医保被期望的功能太多,比如支持产业发展、支持创新、支持健康维护、健康体验等等。“这是把关注点前置了。”她说。


实际上,早前关于医保基金压力的报道并不鲜见。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甚至有一部分省份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的状况,基金“穿底”风险日益凸显。邵蓉指出要在力求医保基金可持续的基础上,有多大实力,做多大事。


医保做事的“初心”主要有三个:其一,保障人民健康权益中所承担的基本社会职能,用以化解费用负担和社会矛盾。其二,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是基本卫生制度,基本卫生制度的筹资支柱就是医疗保险。其三,发挥第三方支付对医疗服务的外部制约和激励机制。“至于创新和产业发展,它们是和医保政策的间接关联的结果。具体发展到哪一步,这是市场的力量,是经济环境下运行主体的追求。”


买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蛋糕只有这么大的状态下,医保基金支付了你,还是他,这个不是简单的。”近几年,各省在探索医保支付的过程中,共同面临着支付谁、如何支付和支付多少的问题,相对应地,医保药品集中采购、支付标准实施、支付方式改革成为社会集中关注的焦点。


如何用上性价比高的药呢?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处副处长龚波看来,自建“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兼顾系统、临床和药学一致性是突破目前采购瓶颈的关键。“用60分的药把95分的药PK掉,我们不能这么做,但85分的药可以成为合适的选择。”在回答质量与价格关系的核心问题时,龚波说。鼓励降低药价和推动一致性评价的决心可见一斑。


同时,随着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DRG付费的趋势逐渐彰显。在打包付费的核心思想下,药价将作为成本包含在其中,收付费的闭环极大地影响着药品市场的定价和竞争。“从医保的角度,我们更愿意成为战略购买者,这意味着你可以提供很多服务,但我要选物美价廉的,目的是发挥资源最大的效率。”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颜清辉表示。


很多人担心,医保成本控制下,留给高值创新药的空间会受挤压。颜清辉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基本医保支付能力是有一个限制的,但并不代表不兼顾肿瘤等重病领域,我们会按照规则评估它的成本效益。此外,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除了基本以外,还有补充性的,对于一些高值的药品,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来解决它的负担问题。”


卖方:让理性定价成为新的常态


作为医保支付改革的承压方,有媒体预计支付体系的改革,将促使未来整个药价出现新一轮的变动,对包括跨国药企在内的医药企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面对价格和利润方面的压力,上海罗氏制药副总裁陈文德在接受医药地理采访时却显得淡定。他说,医保支付政策冲击了那些疗效不确切的产品,而罗氏的定位是致力于没有解决的医学问题,以做同类产品中的best in class为目标,并努力改善药品的支付性。因此无论政策如何趋紧,这个定位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也给我们带来足够的信心。


同样迎来机遇的还有做好了准备的国内企业。上海医药副总裁舒畅认为顺应医保改革的方法有五点:一是系统考虑价格策略,二是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率先成为首批与原研药同支付品种,三是加快重点大品种临床路径、诊疗指南入选工作,提高品种临床治疗地位,四是介入品种药物经济学循证研究,多维度提高支付标准,五是收购、引入临床价值高的品种,成为企业新盈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