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所有公立医院将于9月30日前取消药品加成,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届时,我国公立医院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的历史。
破除“以药补医”后,看病哪些环节将发生变化?公立医院能否彻底回归公益?
“零差率”销售3000多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从7月15日零时起,广州地区152家公立医院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施“零差率”销售,3000多项医疗服务项目执行新的价格。
目前,广东省770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全面推开,告别了“以药补医”机制。
广州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诊查费分别调整至每诊次10元、20元、30元。下调了1110项CT、MRI等大型设备检查、检验项目价格,上调了2457项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并建立动态调节机制。
“十二五”以来,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速扩面,“以药补医”的机制加快破除。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新一轮医改以来,我国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院的药占比由 2009年的46%下降到2016年的40%。今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预计将为群众节省药品费用600亿至 700亿元。
医生专心“看病”不再开药赚钱
广东省医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门诊费用均以药费为主,取消药品加成将可减轻这部分参保人的医疗费用负担。对于住院患者,住院治疗中以药品为主的参保人医疗费用将下降,住院以手术等诊疗项目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参保人费用将有小幅增长。广州市长期治疗高血压的李女士,一直服用的降压药“替米沙坦片”从每片6.5元降到了 5.8元。长期看,价格整体降低了。
“‘医药分开’、处方外流是大趋势,重要的是以后医生能够专心‘看病’,不再考虑通过开药去赚钱了。 ”一位王姓医生说。
“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按照政策要求,公立医院将取消药品加成,并按“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思路,破除旧机制、建立新机制。 “腾空间”就是将开展药品生产流通全流程改革,挤压药品价格虚高的水分。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激发医院及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控制费用的内生动力。 “调结构”就是把降低药价、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腾出的空间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把检查、检验价格降下去,服务价格提起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优化医院收入结构。 “保衔接”,就是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助同步跟进、无缝衔接。
业内专家提醒,在改革过程中,各级公立医院还需健全全面预算、第三方审计和信息公开各项制度,坚决防止在取消药品加成后,又出现以耗材、检查、化验牟利的情况,使得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