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医药行业协会
医改“香港模式”医生拿标准薪酬规避“灰色”手段

8月初的香港九龙亚皆老街北侧,香港医管局大楼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在喧嚣的闹市中,透着几分静谧。香港现行的医疗体制是怎样的模式?在理顺医患关系方面又做了哪些努力?

日前,记者赶赴香港探访了香港公立医院法定管理机构——香港医院管理局,试图通过一窥香港的运作模式,了解相关的制度配套。

管办分离

头疼脑热不再去挤大医院

香港现行的医疗体制有两套医疗系统。一个是政府高度补贴的公立医疗系统。一个是私立医疗系统。香港医院管理局是香港公立医院及诊所的法定机构,1991年12月1日正式接管全港公立医院。与内地不一样的是,大部分是政府拨款,与政府管办分开,对政府负责。

香港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刘少怀告诉记者,医管局下辖40多家公立医院及上百家门诊机构按其所属区域划分为7个医院联网。推行医院联网,可确保病人在同一个地区内,获取优质且持续的治疗,不论他在患病过程中有任何需要。其患病过程包括发病、疗养以至复康和出院后的社区护理等。要达到此目的,每个联网的医院运作都会齐心协力,使联网内的医院能合力为所属社区提供全面和互相配搭的服务。此外,联网之间还设有管理架构,统筹联网内和联网之间的事务,以及监察服务的表现。

这样的格局下,自然也会有高低之分。但总体来说,医疗水平都比较平均。市民无论到哪个医院去,都对医院的水平充满信心。

在香港,以前病人看病也都倾向有名的医院,后来这些医院就把周围、较远地方的医院纳入其管理,医院的水平也旗鼓相当。“成立医管局,统一管理,统一采购,打造同一个水平的医院,医生可以在医院间相互流动。”这也意味着,人们再也不用有个头疼脑热就要找名医,挤大医院了。

医生拿定薪

像公务员一样享受标准薪酬

除了管办分离,香港特区政府一贯对于医疗领域的高投入,使得医院不必依赖向患者收费弥补开支,患者能享受低价优质的服务。

“香港医生的薪酬相对较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医生有了一个阳光体面的薪酬,让他们不需使用“灰色”手段,只要在医院认真工作,也可获得高薪。

此外,和内地编制管理不一样。刘少怀告诉记者,所有员工均使用聘用制,由医管局统一管理,医务人员也不再有副高、正高职称,而是沿用香港体系,分为住院医生、副顾问、顾问。伴随身份的变更,配套的薪酬改革也随之进行。医管局有关人士介绍,与实行编制管理的医院不同,不再以级别定薪,而是以岗定薪,自主制定每个岗位的薪酬标准。“这种设计以医生的实力和贡献为本位,能激励医生努力提高医术,为病人看好病。”

此外,为了评估医生的薪酬级别,香港政府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医疗信息系统,医疗管理层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看到任何一个医生的诊疗行为,并据此对医生的级别进行评价。

在药品价格环节,刘少怀还介绍,为了保证医院能够采购到价格相对低廉的药品,香港实行严格的药品公开采购制度,整个过程中,医生都不会参与。加之各个环节都受到各个方面严格的监督,一旦出现徇私,将受到严厉的惩处。

是否可以复制?

要建立在政府的高投入之上

香港模式在内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事实上,早在2012年,这种模式曾在深圳试点。当年7月份,港大深圳医院开门营业。港大深圳医院由深圳市政府出资35亿元兴建,营运费用也由深圳政府补贴,也是首间深港合作的公立医院。医院在运营商基本采用了香港模式,限制过度医疗而被患者称道。作为医改的样本,位于深圳的港大深圳医院的现状和未来都让人充满了期待,与此同时,有关港大深圳医院能否被国内其他公立医院复制的猜测也一时间甚嚣尘上。

四川一名医疗界人士告诉记者,公立医院除了承担看病治疗的任务外,此外还要负责教学科研、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和无主病人救治等多项公益性任务。而且公立医院的收入中,政府拨款占据的比例极少。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公立医院改革,必须从机制体制入手,相关措施能配套起来,如财政核拨机制、公立医院从事公益性服务的绩效激励机制等。“当然,首先就是建立在政府高投入的基础上。”这名负责人表示。